太阳集团app下载(中国)Apple App Store

李红涛教授 | 质性研究:从选题到写作

发布人: 发表时间:2024-08-31 01:57 点击:

【编者按】8月16日至30日,由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理工学院主办,湖南理工学院太阳集团app下载、湖南省新闻传播学会承办的2024年湖南省“智能传播与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研究生暑期学校邀请国内新闻传播学科知名专家学者授课。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湖南理工学院等全国各大高校的159名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入学,开展专题研学。8月27日,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红涛教授作了题为“质性研究:从选题到写作”的讲座。本场讲座主持人为湖南理工学院太阳集团app下载龙明霞博士。本文根据讲座内容整理。

李红涛教授表示,学术写作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他从选题确立、文献查阅、文献综述撰写等维度深入剖析了学术论文从选题到写作的精髓与挑战。


一、选题来源

李红涛教授指出,学术选题并非遥不可及,它们往往就潜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将日常观察转化为研究选题。这个从下而上的过程意味着,我们需要运用学术思维分析普遍的生活现象,探究其背后的“谜”。

他认为,没有一个选题天然成立,任何一个选题都要被打磨,把宽泛的subject(领域)聚焦为具体的topic(主题),这是选题捶打的第一步。面对庞大复杂的subject,我们无需面面俱到,而是要像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那样,选择自己感兴趣、能找到gap(研究空白)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李红涛教授强调,古老的选题在新场景下与新观点结合也能激发出新的思考。


二、针对选题发问

确定好选题,选题工作就完成了吗?李红涛教授给出了否定的回答。他认为,我们应该从四个方面向选题发问。

一是以标准的新闻问题向选题发问:选题的研究对象(who)、研究内容(what)、研究目的(why)、研究进程(when)、研究方法(how)。

二是针对选题的历史提问,深入思考选题如何嵌入到更大的历史发展脉络。探究选题自身发展史,考察选题不同时期的变化,全面把握选题的内涵和外延。

三是针对选题的结构和组成发问。选题如何构成更大的结构的一部分?选题各个部分如何整合起来构成一个系统?

四是你的选题可以怎样归类?你的选题跟其他类似选题有什么相似或不同之处?


李红涛教授表示,如果你无法回答这些问题,那么你的选题不是一项真正的学术研究,而是“摊大饼”式的多项研究的组合拼接。


三、文献在哪儿?

李红涛教授介绍了三个圈层的文献寻找策略,最内圈的文献是关于处理你研究对象的文献,它既可以是明确的案例,也可以是一个现象,甚至可以是选题;第二圈是经验层面的扩展,涵盖你的研究对象的“经验领域”的研究文献;第三圈是理论层面的扩展,是与你要代入的理论视角相关的文献。

此外,李红涛教授还向大家提出三条建议,一是如果你对特定领域一无所知,要从综述或评述类文章入手;二是不要沉迷于综述类文章,多看经验或实证研究论文;三是远离拍脑袋式、观点式的文章,甭管作者是多大的大佬。他强调,不要只看论文不看书,更不要只看书不看论文。


四、文献综述几步走

学术写作为什么要文献综述?

针对这个问题,李红涛教授指出,文献综述既是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也能增强研究者的选题自信。他认为,文献综述应该遵循七个关键步骤。

一是确定研究的关键词(key words)。

二是运用关键词搜索(Google Scholar,SSCI,ProQuest,Wonder Search等)。

三是找到与你主题相关的30篇文献。

四是浏览这些文献,找到真正相关的(relevance)。

五是阅读过程中绘制“文献地图”(literature map)。

六是概述最相关文献的要点(summary)。

七是将文献摘要的主题或重要概念“组装”起来。

同时他强调,对前人研究的批判并非为了刻意贬低,而应是一种公允的评判。


“坑(gap)在哪里?谜(puzzle)在何方”。李红涛教授介绍了自身的一个研究案例,通过案例过渡到“坑”在哪里、从“坑”到“谜”、何为“谜”以及如何发现“谜”四个问题。

五、“坑”在哪里?

   2013年,Alvesson&Sandberg在《Constructing Research Questions》一书中指出,最主要的构建研究问题(gap-spotting)的方式有三种:混淆(confusion)、忽略(neglect)和应用(application)。

混淆(Confusion)是指寻找文献当中的混淆、矛盾、模糊之处。即关于选题的研究不是没有(空白),但相关证据存在矛盾和含混之处。针对这种情况,研究可致力于厘清这些混淆之处,对之加以解释,最主要的做法为竞争解释(competing explanations)。

忽略(neglect)是指选题文献没有给予充分的处理,研究很多,但忽略了某一个特定的问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理解相关现象、解释相关事实/观察,缺乏经验支持的领域或选题,需要寻找既有文献中忽略的特定面向。这是最普遍的寻找“缺口”策略。

应用(application)是指寻找对相关文献的新应用,既有文献需要扩展或扩充,如新案例之下的应用,在新场景之下的应用等等。这一方法需要进行跨领域学习,具有跨领域的眼光。

六、从“坑”到“谜”

李红涛教授认为,学术研究不仅仅是寻找一些空缺,也需要解决一些现实和理论的困惑。

关于“坑gap)与“谜”(puzzle)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李红涛教授结合几篇论文案例,简单明了地进行了讲述。在讲述过程中,他认为新闻传播研究具有十字路口的性质,研究者需要借助不同的理论来源来丰富对于传播现象的理解。

七、何为“谜”?

李红涛教授表示,社会生活中存在很多“谜”(puzzle),而这些“谜”中也引出了很多非常重要的研究,并结合几篇研究案例进行了生动的讲述。

“谜”(puzzle)是指认识上的一个空白,新事实和旧事实之间的不一致或者矛盾——任何让你感觉不确定、困惑或者好奇以至于想要解决的问题。其在理论和经验上都很有趣,由于这个特定的现象与理论预期不符,它应该能让读者思考,并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八、如何发现“谜”?

李红涛教授认为敏锐的现实观察和跨学科阅读是发现“谜”的不二法门。看似简单的事情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逻辑;跨学科的学习能够使我们突破在某一特定学科内部形成的、习以为常地看待世界的方式。

刘军强老师在《写作是门手艺》一书中认为历史性的争论、当前的政策辩论、理论争论、已有的认识、日常观察以及对现有文献的各类假定和“定论”找碴是发现“谜”的方法;Andrew Abbott在《Methods of Discovery》一书中写到,找不找到谜,关乎知识与品位;Alvesson&Sandberg在《Constructing Research Questions》中又有不同的观点。

最后,李红涛教授引用《Methods of Discovery》中的一句话:“Social science is a conversation between rigor and imagination.”即社会科学是严谨性和想象力之间的对话,认为社会科学是严谨的,可以使用一系列的技巧,但也不能压抑了天然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龙明霞博士在主持讲座时表示,李红涛教授分享了一系列选题和文献使用的策略,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实践,深入剖析了学术研究的过程。这次宝贵的经验分享让我们收获颇丰,度过了愉快的两天。


 (学生记者/周玉洁 陈武 责编/周祎 主审/肖涛 终审/石军